把學科交叉融合作為“催化劑”和突破口,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這是黨和國家賦予高等學校文科教育的重要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加強基礎學科培養(yǎng)能力,打破學科專業(yè)壁壘,對現(xiàn)有學科專業(yè)體系進行調整升級,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進新工科、新醫(y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加快培養(yǎng)緊缺人才?!边@為我們積極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加快推進新文科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適逢秋日,金風送爽,值此博納天地,胸懷開張之際,為促進太陽成集團tyc151cc大一新生拓寬學科視野,促進文理、文工融合跨學科發(fā)展,太陽成集團tyc151cc于2024年10月15日舉辦了工程訓練中心勞動教育實踐活動。30名同學在輔導員馬嘉男老師的帶領下,共同前往吉林大學南嶺校區(qū),感悟工科實驗的智能、精密與奇妙。

走進專業(yè)而現(xiàn)代化的工程訓練中心大樓,同學們依次前往了金屬加工中心、智能原材料倉庫、激光制造中心、數(shù)控車實訓室、3D打印中心等實驗室參觀學習。
在金屬加工中心,同學們在實驗室操作人員的演示下,興致勃勃地了解金屬制品是如何制成的。在操作人員嫻熟的程序操作下,龐大的機床有條不紊的更換刀具、變換模式,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看著五軸加工而成的精密金屬浮雕,同學們不由自主的產生了對傳統(tǒng)工藝傳承與現(xiàn)代機械制品關系的思考。


來到智能原材料倉庫,無人智能化工廠令同學們倍感震撼。機械臂、機械車將輪軸分毫不差運送流轉的背后,是物聯(lián)網(wǎng)強大的數(shù)據(jù)支撐。


緊接著來到激光制造中心,先進的激光切割機、琳瑯滿目的激光制木質浮雕、繪畫乃至文字,令同學們倍感驚訝。

同學們還前往數(shù)控車實驗室,在那里他們見到了奇妙的魚型水下機器人、炫酷的無人機與參加過全運會的機械狗,各零件與電路搭配的天衣無縫,共同組成強大的功能系統(tǒng)。
最后,同學們來到3D打印中心,研究人員向我們介紹了3D打印與考古結合的可能性。從雕塑到古建筑,從掛件配飾到人物模型,我們認識到3D打印的內容逼真性、題材豐富性、材料多樣性,對考古發(fā)掘材料的仿制品制作前景萌生出無限想象。

本次實踐活動為同學們打開了工科機械智能制造的一扇大門,使同學們切實的體會到工科的趣味與魅力,同時也觸摸到儀器器物背后的嚴謹、科學與博大精深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交叉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方向,激發(fā)了創(chuàng)新融合的思路。通過本次研學參觀活動,我們窺見了科技革命與文科的融合化發(fā)展方向,這不僅有助于推動中國特色考古學建設,更對促進文科整體學術視野的拓展與思維范式的變化,推動文科研究內容與方法的融合創(chuàng)新有重要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