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慶祝中國考古學誕生一百周年,太陽成集團tyc151cc研究生會、太陽成集團tyc151cc團委舉辦“獻禮中國考古學誕生一百周年”主題系列講座。
????11月27日下午14:00-16:00,趙賓福院長在太陽成集團tyc151cc一樓報告廳進行了主題為“從東北出發(fā):百年中國考古學的起步與進步”的首場講座,取得圓滿成功。本次講座由太陽成集團tyc151cc副書記兼副院長侯建峰同志主持。
????講座上,趙賓福教授從中國考古學的起步、進步與憧憬等三個方面對百年中國考古學進行了系統(tǒng)的回顧、總結和前瞻。
????趙賓福教授說,2021年是十分重要的年份,不僅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一百周年,也是中國考古學誕生一百周年,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考古學與中國共產(chǎn)黨同歲,考古學也應當肩負起自身的文化功能與社會作用,在做好歷史“望遠鏡”和歷史“顯微鏡”的同時,幫助國家和民族找回早年歷史記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文化自信貢獻考古力量。
????在中國考古學的起步這一部分,趙賓福教授回顧了中國考古學的發(fā)展歷程,指出中國考古學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多與東北有著密切聯(lián)系:
????1921年秋天,瑞典學者安特生在河南澠池仰韶村進行發(fā)掘工作被視為中國考古學的開端,然而于此之前,安特生已于1921年春季在遼寧省葫蘆島市砂鍋屯進行了洞穴遺址的發(fā)掘,出土了一些今天看來屬于紅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遺存,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考古學最早開始于東北地區(qū);
????1931年,考古學家梁思永對于安陽后崗“三疊層”的確定,是我國考古學史上第一次按土質(zhì)土色進行地層劃分,標志著中國考古學正式走向科學化,然而于此之前,梁思永已于1930年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昂昂溪遺址的發(fā)掘中初步表露出了按土質(zhì)土色辨識堆積的理念,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以土質(zhì)土色為標準區(qū)分堆積的考古地層學方法也是在東北地區(qū)開始實踐的;
????1981年,考古學家蘇秉琦正式提出考古學文化區(qū)系類型理論之前,先后于1975年和1976年兩次為吉林大學考古專業(yè)師生做過兩場與考古學文化區(qū)系類型理論內(nèi)容有關的學術講座。1986年正式發(fā)表的“古文化、古城、古國”理論,也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遼西地區(qū)紅山文化東山嘴、牛河梁等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蘇秉琦考古學理論體系的醞釀和形成也是與東北有關的。
????因此,東北地區(qū)在中國考古學發(fā)展的幾個關鍵節(jié)點上都發(fā)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考古學從東北出發(fā),從東北起步,東北考古與中國考古學同歲、同步。
????在講座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趙賓福教授對中國考古學過去一百年取得的巨大進步進行了總結,并表達了對中國考古學下一個一百年的憧憬。
????趙賓福教授在講座中提到,一百年來,中國考古學已從考古材料、技術、理論、學術地位、社會作用、社會服務、學術領域等眾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正如張忠培先生所說:“中國考古學已成為一位巨人,成長為鐵骨錚錚的一條漢子,屹立在中國學術之林,昂首于世界優(yōu)秀考古學之列”。
????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立足新百年新起點,面向新時代新征程,中國考古學應在人才培養(yǎng)、機構建設、隊伍建設、理論創(chuàng)新、文物保護、研究視域與范疇、外國考古規(guī)模與水平、學科整體建設等各個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不斷邁上新臺階,在人類從血緣共同體到地域共同體再到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構建中提供考古證據(jù),貢獻考古智慧。
????講座結束后,趙賓福教授回答了與會師生提出的問題。并為參與互動的同學簽名贈書。
????“獻禮中國考古學誕生一百周年”主題系列講座首場講座圓滿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