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天愈暖,草木競爭芳,春天代表生機活力,象征容光煥發(fā)。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促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廣泛傳播,拉近考古與公眾的距離,激發(fā)青年一代對考古的認知與興趣。太陽成集團tyc151cc團委用“公眾考古”架起考古與大眾的橋梁,在春日融融中舉辦一場知識科普、動手實踐、寓教于樂融為一體的公眾考古文化節(jié)。知識與娛樂共存、理論與實踐并舉,讓考古魅力與公眾熱情相互滋養(yǎng),在趣味科普中傳播考古知識,在娛樂活動中感受考古魅力,在休閑互動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人文情懷。
本次活動向全校師生開放,既包含了繪畫、拓印、陶瓷等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元素;還呈現(xiàn)了全站儀、現(xiàn)場發(fā)掘等考古技術、方法和理念;可謂是集古今為一體的沉浸式文化體驗。

知識大爆炸——頭腦風暴一波啦!
“這題我會!”“你說這張丑的是女神像?!”“好激動啊我答對啦!”……
作為不少參與者正式賽前的熱身環(huán)節(jié),考古主題的趣味問答浮現(xiàn)出考古專業(yè)的初步面貌。圖片與定名的配對——“考古連連看”,實則是不同珍貴文物的名稱和形狀的一場考古公開課;隨機搭配與心跳的碰撞,更是有不少能人志士勇闖四星級專業(yè)知識問答箱。面對未知的考驗,好奇不息,探索不止。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同學們的思維轉換與應變能力都經(jīng)受了極大的考驗,更能對博物館中眼熟的器物說出一二。


我與考古有個約“繪”——繽紛的創(chuàng)想!
“我要給飛天來個紅色指甲”“哈哈我的彩帶還有漸變色”“給駱駝燙個頭發(fā)吧”……
用顏料浸潤古今,以豐富的色彩勾描歷史畫像。畫筆多樣,畫手相異,畫下的填色亦是百態(tài)層生,或沿著文物既定的形制和色彩,或傾瀉天馬行空的奇思與妙想,留下一個個斑斕的美學形象。在細細刻畫唐三彩與飛天的迷人與優(yōu)雅之外,參與者的作品也未拘束在線條的框架中,在空白處以彩色留下今日與考古的相遇,綻放春日的奇跡。


檐上飛歌,拓里懷古——親自DIY歷史的紋路!
“109號!到你啦,快來!”“這個朱雀好漂亮??!”“都排隊啊別插隊”……
循著拓包不絕于耳的“啪啪”聲,我們來到了拓印瓦當?shù)男觥9湃顺值犊探鹗?,今人?zhí)拓摹歲月,通過這項“知者嘆其能,觀者嘆其技,賞者嘆其神”的技術,瓦面的規(guī)格、紋飾以重溫的方式再次感荷其文化內(nèi)涵與美學意蘊。一方拓片,數(shù)個篆字,承載的是一段厚重的歷史。同學們儼然化身文脈傳承的守護者,神色凝重,屏息凝神,力圖還原“屋檐守護神”的任何細節(jié),其間體驗“字圖正”“黑白反”的奇妙錯位。觸碰這項起源甚古的工藝,就是透過這種古代的復印機和照相機,更覺古人的智慧。


“陶”之夭夭,灼灼其華——愛“拼”才會贏!
“原來梵文是這樣的”“我眼睛都花了”“哎你拿走了我的一塊”……
陶瓷古器之美,是超越語言的心動。以拼圖為載體,小小“文物修復師”們競相在短短幾秒內(nèi)辨認出各部位并進行拼合。當樣圖一點點浮現(xiàn)原貌,即古老文化留在人間的碎片,拼湊出彼時的圖景。足以稱得上火眼金睛的同學們又隨即識破其上的紋飾,磁州窯的白地黑花、明青花梵文盤等文化印記突破空間的距離與時間的阻隔,共同印證這中華文明的無限精彩。


發(fā)掘進行時——動手動腳找東西!
“在小小的探方里挖呀挖呀挖,出小小的遺物我慢慢地刷~”
在備受矚目的“發(fā)掘進行時”環(huán)節(jié),參與者們紛紛投身黃土,化身限定版田野工作者。手握手鏟,腳踩黃土,將知行合一、講求物證的考古精神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在不失毫厘的測量過程中把握布方的奧妙,在科學勘記的日志記錄中錘煉謹慎的耐性。從陌生到熟練,考古發(fā)掘流程在只因下緩緩走下了“象牙塔”,參與者們也漸漸感知到考古學最基本的時空問題,給打開時空思維,走向更廣闊的考古學視野提供了彌足可貴的機會。


考古小課堂——有趣的故事在上演!
“原來全站儀也用在考古啊”“考古遺跡居然有這么豐富,我以為只有人骨呢”“漲知識了,小小的玉豬龍居然有這么多學問”“現(xiàn)在我認識了好幾個考古大家啦”……
“叮鈴鈴”這邊考古小課堂又開課啦~“考古平常做些什么”“古文字如何科學釋讀”?面對拋出的一串串“無厘頭”問題,志愿者們從容不迫一一攬下,并能適度發(fā)揮,科普起手邊諸如全站儀等考古技術的工作原理。移步至展板區(qū),再與中國考古學的發(fā)展史、考古發(fā)掘中的常見遺跡等趣味知識點相遇。以參與者為主體,無限貼近考古專業(yè)的日常學習與工作內(nèi)容,真真切切做到大眾導向,通過“小老師”的口述建立起與公眾的“超級鏈接”,將大眾考古的風采極盡描摹。


留下你的笑臉——共盼春日欣然!
除此之外,我們的簽到處亦是精彩紛呈。同學們爭先恐后與玉豬龍合影,在簽到板上繪出自己的笑臉,每一幀每一筆都代表著對美好生活的微笑和稱贊!


看著五月花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聽著此起彼伏的歡聲笑語。我們猶如春日中生機勃勃的樹木,在廣沃的青春舞臺上展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蓬勃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鮮明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次考古與春日的邂逅,是 “讓考古火起來”“讓文物活起來”的成功嘗試??脊攀构盼锊秽笥跉v史,公眾考古使考古不止于學術圈。此次公眾考古系列活動的圓滿舉辦,讓公眾走進歷史的長河之中,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