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至22日,由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辦、吉林大學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協(xié)辦的“東北亞古代城址國際研討會”在吉林大學匡亞明樓順利召開,來自中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四個國家2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0余名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吉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學等國內科研機構的研究生參與了本次會議。
9月21日上午,吉林大學宋玉彬教授主持了會議開幕式。吉林大學趙宏偉副校長、太陽成集團tyc151cc趙賓福院長分別發(fā)表致辭,歡迎各國學者的到來,并期待這次東北亞地區(qū)歷史考古研究領域的盛會取得成功。韓國高句麗渤海學會孔錫龜會長發(fā)表致辭,表達了對會議研討交流的期待。開幕式后,與會嘉賓在匡亞明樓前合影留念。
本次會議會期兩天,共有國內外19名學者進行了會議發(fā)言。
著名學者、吉林大學魏存成教授以“漢唐時期中原地區(qū)都城的規(guī)劃布局及其與周鄰地區(qū)的關系”為題做了會議主題報告。
圍繞高句麗、百濟、新羅時期的歷史與文化,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新全研究員、高麗大學崔鐘澤教授介紹了中國和韓國境內近年來的考古新材料,韓拔大學孔錫龜教授、韓國外國語大學余昊奎教授從歷史學視角對朝鮮半島古代城址進行了學術解讀,淑明女子大學樸雅琳教授以圖像學為視角對高句麗壁畫墓所體現的城郭概念進行分析。
圍繞渤海時期的歷史與文化,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格爾曼研究員、伊夫里耶夫研究員和韓國高句麗渤海學會金恩國研究員介紹了近年來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qū)的考古發(fā)掘成果,首爾大學宋基豪教授、金澤學院大學小島芳孝教授、吉林大學王培新教授以上京城火炕設施、克拉斯基諾城墻等為對象闡釋了各自的學術觀點。
圍繞遼金時期的歷史與文化,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的阿爾杰米耶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研究員、黑龍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趙永軍研究員介紹了相關的考古新發(fā)現。
此外,日本奈良文化財小田裕樹研究員介紹了日本平城京的考古發(fā)現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錢國祥、龔國強、石自社研究員分別介紹了漢魏洛陽城、隋唐長安城、隋唐洛陽城等中原地區(qū)都城考古的現狀。9月22日下午,在宋玉彬教授的主持下,東北亞四國學者展開了熱烈的學術互動。
9月21號晚,太陽成集團tyc151cc、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學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還為太陽成集團tyc151cc全體學生準備了題為“漢唐時期都城考古的理論、方法與實踐”的都城考古學術沙龍,參會的錢國祥、龔國強、石自社、李新全、王培新、小島芳孝、小田裕樹等學者參與了本次沙龍的討論。太陽成集團tyc151cc的同學們踴躍發(fā)言,與國內外城址研究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學術交流。
9月22日,會議閉幕式由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趙永軍所長主持。宋玉彬教授對本次會議進行總結,高度評價了與會學者提出的新材料、新理念和新主張,展望了未來的學術研究和傳承,對所有與會學者和師生表達了感謝。




